蔡和森

2013-09-26 11:22:22  来源:中国湘乡网  作者:  编辑:

  蔡和森(1895~1931),湖南省湘乡县人,原复姓蔡林,名和仙,学名彬,1895年3月30日生于湘乡县。13岁入酱油店当学徒。16岁复学。1913年初考入湖南铁路专门学校。同年秋,转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与毛泽东同窗,同受杨昌济老师“奋斗”、“向上”人生观的影响。1918年4月参与组织“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的进步团体一一新民学会。不久,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下,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学会成立后的第一项活动,就是组织青年留法勤工俭学,并推选他前往北京联系。在京期间,受十月革命影响,他决心“仿效列宁”,立志要在中国‘加倍放大列宁之所为“。1919年12月,他动员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女友向警予等赴法勤工俭学。在其带动下,至1921年1月,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者达350余人,”为各省之冠’。

  在法期间,他“猛看猛译”马列著作,迅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在1920年8月13日、9月16日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11日给陈独秀的信中,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列宁的建党学说,明确告知毛泽东:“我意中国于二年内须成立一主义明确、方法得当和俄一致的党。”“主义明确”是指党的指导思想。他说:“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方法得当”是指党的纲领、策略和组织原则。他认为“社会主义真为改造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他向陈独秀宣称:和森为极端马克思派,极端主张:唯物史观;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和俄一致”即按民主集中制和铁的纪律建立一个列宁式的共产党。他不愧为中共系统传播列宁建党学说的第一人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1年底回国后参加中国共产党。1922年7月出席中共二大,起草二大政治宣言,制定了党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922年至1925年,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宣传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第一个提出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主张“以民众的武装解除军阀的武装”。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他坚持党的独立自主原则和批评同盟者的权利,主张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他受党的指派,与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他认为,无产阶级是“革命柱子”,是“解放全中国人民之革命的真势力”,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他还认为,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80%,谁能解决农民问题就可以得天下。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有三:即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民武装,领导农民既搞民族革命又搞阶级斗争。在中共五大上,他支持毛泽东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提案,可惜被否决。马日事变后,他主张“以湖南为根据地,以暴动对付暴动”。他说:“我们不要再为他人作嫁衣裳,伐来伐去,依然两袖清风,一无所得!这便是说,现在我们必须坚决的自觉的来干我们自己的事,来打我们自己的地盘和武力。”在八七会议上,要求党中央派他回湖南参加秋收起义。他撰写了《党的机会主义史》,系统地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革命转变,以及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在党的六大上,他指出了中国革命的不平衡和武装割据的可能性。他不愧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在中国共产党第二至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是第五、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925年10月,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27年3月回国,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八七会议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0年回国,参加中共中央领导工作。1931年任中共中央代表,主持广东省委工作。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

  1931年6月10日,因叛徒顾顺章的出卖,他在香港开会时被捕,“引渡”到广州。8月,凶残的敌人将他的四肢钉在墙壁上,用刺刀将他的胸膛戳得稀烂。这位中国马克思主义播火者,中国无产阶级的“普罗米修斯”,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壮烈牺牲了,年仅36岁。

  毛泽东曾深情地说:“一个共产党人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1980年,邓小平题词说:“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

  他的遗著有《蔡和森文集》、《党的机会主义史》、《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社会进化史》等传世。

点击数:

扫描上方二维码
分享新闻至手机

扫描上方二维码
关注中国湘乡网微信

一周新闻排行

热点图片

公告通知/民生信息

留言回复